今天你想看什么

详解2024年最值得珍藏与背诵的5篇考场精品之《历久弥新》

  历久弥新

  北京一考生

  拨开历史的云雾,古老的典籍早已泛黄;轻拭其上的尘埃,古圣先贤的文字依然有力(用整句开头,典雅富有韵味,同时点到标题“历”字)。经典也好,思想也罢,抑或伟大精神,都如同窖藏已久的醇醪(chún láo,味厚的美酒),闻来馥郁芬芳,细品更是回味无穷,予人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(典型的考场作文开头模式,整句开头,韵律感十足,比喻做辅,引出话题,开篇点题,简练利落)。

  古老的经典,虽历经千年,却仍是我们前行的“指南针”(善用比喻修辞,提出分论点一)。农业上,贾思勰于《齐民要术》中强调因时、因地制宜;医学上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了许多药物的药性和疗效;甚至在个人修身方面,也有《论语》教导我们要博学笃志、切问近思(排比句列举先贤典籍,围绕“历”字)。即使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,这些经典蕴含的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、价值理念等,在当今时代仍然绽放着光彩,似指南针一般给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,在自身“新陈代谢”的进程中为推动人类社会向上发展和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添砖加瓦(用举例法论证历史上的经典著作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)。

  杰出的思想,虽沉默无言,却给予我们“向上走”的动力(分论点二,观点句)。君主专制时代,既有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(引用《谏太宗十思疏》做论据,学以致用)的感慨,也有“心即理,心外无理”的思考;民主共和时期,既有“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”(鲁迅的名言,这样用恰到好处)的训诫,也有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(领袖的讲话)”的呼吁。发声者,有的是儒雅的士人,有的是孤高的墨客,有的则是敢为人先的革命家(排比句点明各自身份)。他们为黎元、为国家、为民族殚精竭虑夙夜不懈,塑造了极具影响力的杰出思想。不管时代如何变化,他们的思想始终是强有力的“助推剂”(比喻修辞),始终是引领民族复兴航向的思想之旗(比喻修辞)。

 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,虽饱受考验,却依然焕发着源源不绝的生机与活力(分论点三,观点句)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井冈山精神横空出世;新中国成立初期,抗美援朝精神应运而生;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,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破土而出(升华到国家发展,以排比句进行阐释)。它们大部分生于那个战火纷飞、硝烟弥漫的动荡年代,却没有因为战争而失去光泽。它们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,闪耀着永恒的价值光芒。如今,我们迈入风云变幻的新时代,在“嫦娥”奔月、“祝融”探火、“蛟龙”人海的背后(事例句),正是有这些伟大精神在充当前行的“燃料”。这些伟大精神让我们的民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,跨越一座又一座高峰;这些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,深深熔铸于我们的血脉之中,为我们再创佳绩提供不竭动力(总结句,回扣分论点,回扣标题)。

  “初闻不知曲中意,再听已是曲中人(以诗句作为结尾段开头,增加底蕴)。”当下科技飞速发展,社会日新月异。纵然如此,那些古老的经典、杰出的思想,抑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(总结前面三个分论点),仍闪闪发光,彰显着时代价值,为这精彩纷呈的世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指引中华儿女不断奋进,砥砺前行,谱写新时代的壮美篇章!

  [鼓掌]【点评】本文文采飞扬,语言清新典雅,善于运用比喻修辞,形象生动,为议论文增添了文学色彩。从三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,由浅入深,逐层升华,使文章深刻隽永。每个分论点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引用论证,引用的大多是教材内的名家名句,学以致用,同时证明好素材出自教材课文,不一定要满世界搜罗。内容很丰富,每段论证过程中举例都用的是事例拼盘,让文章内容丰富多彩,眼前一亮。最值得称赞的是语言,言简意赅辞藻华美,善于成语连用,富有韵律感。

  如果能有一个自然段运用单独的事例,放慢一下文章的节奏会更好。排比句增强气势固然好,但是通篇用排比句式举例,显得节奏过快,一张一弛会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。考场作文,本文已经属于上乘。